來源
靖江市融媒體中心
記者
編輯
劉博
【大會現(xiàn)場,。朱其攝】
在徽州的山坡上,,比春茶的采摘更早的是古樹梅花的采摘。
早上7點,山里的晨霧還像黃梅戲旦角的水袖,,冉冉飄搖,,一群五六十歲的山里婦女,,已經踩著通天梯上樹了,。她們穿著棉襖,戴著護袖,同時把夾棉褲的褲腳用鞋帶扎緊,,以防褲腳不小心被樹杈勾到,,讓身體失去重心。
這些婆婆嬸嬸每人手上都拎著一根細細的水竹竹竿,,腰上別著一個扁扁的竹簍子,。她們一到山里就三五成群分開了,每個小組先選一個身手利落的,,沿著晃晃悠悠的通天梯爬到古梅樹的第一個分杈處,在那里站穩(wěn),,再沿著梅樹曲里拐彎的老樹杈一點點往樹梢上爬,,一面爬,一面小心翼翼橫跨出去試探,,看比較細的樹枝能否支持身體的重量,,因為,這些古梅樹都生長了上百年,,高度超過十米,,梅花花苞最繁密的地方,都集中在樹冠的外圍,,如果不嘗試朝著梅樹樹枝較細的部位去試探,,不管是手臂還是手中的竹竿,都夠不到那些即將開放的花朵,。
樹上的人在攀爬,,在忙碌,樹下的人也沒有閑著,,她們要齊心協(xié)力,,將樹下的荊棘盡可能砍掉一點,再將兩張碩大沉重的塑料布,,圍繞整個樹冠鋪平,,以承接樹上被敲下來的花朵。我跟著她們出手,,將塑料布沿著山勢展開,,立刻在寒風中出了一身汗。剛鋪好塑料布,,就聽一聲悠長的吆喝:“閃開一步,!小心樹枝!”
就聽頭頂?shù)闹窀驮谇宕嗲么?,一陣又一陣花朵的密雨夾雜著短短的花枝,,刷啦啦地落在塑料布上,婆婆嬸嬸們開始互相打趣:“快別動!等我給你拍一張照,!你這一頭花,,馬上就像媒婆了喲!”
說笑歸說笑,,這些婆婆嬸嬸干活還是很上心的,,尤其是那山猴一般攀附在樹上的人,端的是全神貫注,,她要將近處的花苞徒手采下,,一把一把收進腰上的竹簍里,還要動手擊打遠處的梅朵,。后者,,更是驚心動魄的活兒,每一下?lián)舸?,都會引來腳下樹枝的震顫,。但看樹上的人,一點兒都不慌張,,她干著活,,隨口唱了起來:“野梅花開撲鼻香,大嫂我來攀高樹,,高樹上頭有太陽,,太陽一催萬花開,趁著花蕊沒露頭,,要喚桃枝烘花干……”
此時,,花的小嘴微張,飽滿的香氣還噙在嘴里,。采下的花,,用桃園里剛剪下的枯干桃枝烘干后,可長期保存,。這是如今很多文化雅集中增添意境的素材——在熱水中投以干梅花,,花朵在茶碗中次第綻放,茶湯逐漸變成淺橙色,,猶如暗香浮動的幻夢,。不過,估計大城市里的飲茶人不會想到,,為趕在梅花盛放前采摘,,采花人就這樣站在古梅樹上,一干就是一天,,山間風冷,,氣溫也只有六七攝氏度,,為了抓緊時間,采花人的午飯都是裝在保溫桶里帶上山的,,而樹上的那位大嫂,,會放下一根繩來,讓她的伙伴把她的午飯吊上去吃,。
一位穿格子圍裙的嬸嬸給了我一個保溫桶的蓋子,,她的伙伴每人用筷子撥給我一點,我就與她們一同蹲在樹下,,吃起了“百家飯”,。山風凜冽,飯菜的那點兒熱氣很快就散盡了,,這一點,,經常出門干零活的婆婆嬸嬸們早就有思想準備,嬸嬸說:“不能在米飯上蓋梅菜扣肉那種菜,,吹冷了上面一層白花花的葷油,,倒胃口,?!?/p>
她們都是附近村莊的農民,2月底還在農閑期,,而年后打工的兒孫們已經紛紛離去,,村莊重新陷入寂靜,有時,,這些空巢老婦人會不由自主地走到村口,,朝長途客車駛來的方向眺望,雖然,,她們明知道兒孫下一次回來,,將是村里的插秧節(jié)或干脆是清明節(jié),但她們還是忍不住佇立眺望,。在逐漸暖和起來的太陽下,,寂靜微微浮漾,令人心生惆悵,。此刻,,出來采花是一樁好活兒,它沖散了那些因閑適而滋生的悵惘,,它讓這些婆婆嬸嬸從等兒孫音訊的寂寞中解放出來,,現(xiàn)在,她們關心山洼里每一棵老梅樹的生長與開放,,關心哪些野柿子樹上,,還有沒被鳥兒啄吃的果子能采來解渴,關心不系保護繩,一個矯健的爬樹人,,每一步如何在梅枝上站穩(wěn),。
一旦站在樹上了,就鐵定會忘卻現(xiàn)實中的諸多羈絆,,只屬于一個人的精確體驗,,開始了。如今,,婆婆嬸嬸們使用智能手機的手法也很溜了,,從徽州歸來后,我經??吹剿齻冊诟叽蟮拿窐渖吓臄z的小視頻:有時,,鏡頭里出現(xiàn)的是群山中浮現(xiàn)的濃霧,將山村暈染成了水墨畫,;有時,,鏡頭里出現(xiàn)的是耕田的水牛,白鷺與綬帶鳥已聞訊而來,,在新耕的泥地里找尋活蟲與蚯蚓,;有時,鏡頭里出現(xiàn)的是梅樹上的鳥窩,,青色帶斑點的鳥蛋剛生下來,,親鳥出門覓食了,巢穴里墊著不知從哪里銜來的稻草,,準備接納春天即將出殼的新生命,。
有幸爬到樹上的人,不管多少歲,,此刻,,也擁有了片刻少年心性。